在大型活动尤其是音乐节中,舞美设计是决定体验成败的关键。近期,在青岛流亭机场由某知名平台主办的“2025腾讯视频JUMP PARK音乐嘉年华”,就因舞台设计引发巨大争议。原本主打“双舞台设计+竖屏创意”的“演唱会级别”音乐节,却因观众吐槽“屏幕太小”而陷入舆论风波。这一案例,值得每一个活动公司及深圳活动策划同行深入思考。
“演唱会级”的舞台:创意设计的巧思
此次音乐节的主舞台设计理念确实超前。一个高达27米的巨型竖屏,结合国内顶尖的40米高音响塔,旨在打破传统横屏的束缚。设计团队灵感源自流行的“明星直拍”视角,试图通过竖屏结构+镂空碎片化的形态,实现横竖屏的灵活切换,为现场观众营造一种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——让每个人感觉如同在观看一场精心剪辑的线上演唱会。
从纯艺术和创新的角度来看,这是一个极具勇气的尝试。有业内资深人士也坦言:“对活动公司而言,单纯搭一块传统大屏是成本最低、最省事的方案,但无法体现设计能力和项目的独特性。” 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,诸如深圳等一线城市的活动策划团队,持续面临着“如何让设计出圈”的压力。
理想的丰满与现实的骨感:用户吐槽的核心
然而,再超前的概念,若以牺牲用户体验为代价,便难以成功。网络上的吐槽主要集中于两点,这对所有活动公司都是重要警示:
竖屏碎片化,视觉效果割裂:主屏幕被设计成竖条镂空状,导致显示表演画面时支离破碎,无法完整呈现艺人动态。许多观众直言:“这是音乐节,不是艺术创意大赛!门票昂贵,却连偶像的脸都看不清?”
普区屏幕配置严重不足:在一个可容纳6万人的大型场地(青岛流亭机场),普通观众区仅设置了单侧小型屏幕。这直接导致半数以上非VIP区域的观众全程无法看清舞台细节,只能“听个响”,体验感极差。
深圳活动策划视角:复盘与启示
这次事件是一次典型的“创意先行”与“用户体验”失衡的案例。它给所有活动主办方和活动公司,尤其是追求顶级舞美效果的深圳活动策划团队,带来了深刻的启示:
用户体验是创意的根基:任何超前的艺术构想,最终都需要服务于现场观众。舞美可以炫酷,概念可以超前,但确保核心表演内容能有效触达每一位观众,是现场娱乐不可动摇的生命线。
技术预演与实地勘测至关重要:在方案落地前,必须利用技术手段进行多角度、多区域的视觉模拟预演,严谨评估不同票档、不同区域观众的实际观感。不能仅在设计图上看起来美好。
明确核心卖点,做好观众预期管理:如果活动以“见面”、“看清偶像”为核心卖点,那么舞美设计就应优先保障这一点。若以“艺术实验”为卖点,则应在宣传和票务划分上提前明确,管理好观众预期。
结语:在“看得清”的基础上,实现“看得美”
如何在“看得清”的基础上,实现“看得美”、“看得震撼”,让艺术表达真正服务于观众体验而非凌驾其上——这是所有追求“演唱会级别”体验的主办方和幕后活动公司必须面对的课题。这次音乐节是一次大胆的实验,其带来的讨论价值,对未来深圳活动策划乃至全国的大型活动运营,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。